Dec 29, 2020肥胖會增加心血管手術的難度?肥人病情普遍較嚴重 手術風險高 心臟科陳栢羲醫生指出,肥胖會增加患慢性病及其他心血管相關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的機會。而患病時間越長,血管閉塞機會越大,病情也可能更嚴重,故手術風險自然更高。以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為例,其中一條冠狀動脈閉塞達70%或以上...
Dec 19, 2020超簡單測試心臟健康 走60級樓梯平日時常聽到有關猝死的新聞,要預防猝死,先要了解自己的心臟狀況。歐洲心臟學會就發表了研究並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自我心臟測試,就是行樓梯! 共有165名人士參加了這項研究,每名參加者先在跑步機上步行或跑步,直至沒氣力再繼續,並以代謝當量(METs,即代謝水平)紀錄各位的運動能力。...
Dec 4, 2020如何吃得健康?4種有益心臟食物維持心臟健康是長壽的關鍵之一,除了要定期運動及保持心境開朗,也可透過飲食來促進心臟健康,不但要避免進食快餐和過度加工的食物,還應選擇有助降膽固醇丶降低血壓和減輕炎症的食物。但是食物種類眾多,你知道有哪些食物是有益心臟健康嗎?今天為你介紹4種健康食物! 1. 大豆蛋白✔️ 大...
Dec 3, 2020飲汽水易患上心臟病,更會加速衰老4年?誰不愛汽水?你可能知道常飲汽水會易容引致肥胖及糖尿病,但原來汽水是抗衰老的大忌,亦會增加患上心臟病的機會! 每日飲用591毫升汽水,衰老約4.6年 根據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汽水(sugar-sweetened sodas)會令細胞染色體末端的結構──端粒(telomere)...
Nov 30, 2020千萬不要忽略這些危險警告!!可能是猝死前的徵兆阿根廷一代球王馬勒當拿因心臟病發離世,享年60歲。球王突然離世的消息令不少球迷都覺得難以接受,阿根廷總統更宣布全國哀悼3天。猝死可能平時沒有病徵,但原來猝死前的一星期,大部分患者都有危險徵兆。千萬不要忽略這些徵兆而失去提早診斷和預防的機會! 圖片來源:互聯網 在香港,每10...
Nov 19, 2020壓力大隨時影響心臟健康?留意身體發出的警告訊號!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今年更成為全球生活壓力最大城市的第一名。面對各種工作丶家庭及住屋問題等,要承受的壓力可說是不少。長期受壓會引致精神緊張或過度焦慮,但你有沒有想過原來壓力會影響身體健康?心臟科專科陳柏羲醫生說精神壓力會影響心臟健康,因為壓力太多,會影響我們的荷爾蒙長期處於...
Nov 13, 2020冬天危機!氣溫突變容易誘發心臟病?最近入冬轉涼,天氣時冷時熱,日夜溫差大,不但容易患上流感,同時亦是心臟病病發的高峰期!原來血管會隨著溫度的突變受到刺激而收縮膨脹,增加動脈硬化斑塊誘發心臟病發的機會。到底如何能減低心臟病病發的機會? 溫度下降使血管收縮 冠心病是心臟病最常見的一種,常見的徵狀包括心絞痛及心肌...
Oct 5, 2020世界心臟日 正視心臟健康問題心臟病及中風是全球的頭號殺手,每年導致1700 多萬人死亡,相等於每兩秒就有一個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正因如此,世界心臟組織聯會於2000年第一次舉行「世界心臟日」,主要目的為提高公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警覺性,以及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預防心臟病的重要性。 時至今日,世界心臟組織聯...
Oct 5, 2020心臟衰竭患者不能吃得太鹹健康飲食應少鹽少甜,長期病患者更應該謹慎,心臟衰竭患者更不能吃得太鹹,鹽份與人體的水腫息息相關,若患者攝入身體的鹽份過重,身體便會自發性儲存更多水分,以圖稀釋血液的鈉濃度,這便會造成水腫,不少患者會感覺,成日好飽及無胃口,其實可能腸道壁已出現水腫,食藥落肚都難吸收!水腫還會...
Oct 5, 2020你沒注意到的心臟病發病原因還有哪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心血管疾病是造成全球範圍內人口死亡的頭號殺手。 許多因素可以增加心臟病風險,比如吸煙、肥胖以及不愛運動等不健康的習慣。然而,有些原因可能是你平時沒有注意到的。 這些平時一些不為人知的小習慣,卻會增加誘發心臟病的風險。 口腔健康 有越來越多的...
Aug 28, 2020心絞痛誤當胃痛 恐猝死年輕壯健人士猝死的新聞時有所聞。有心臟專科醫生表示,猝死的3大高危元兇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部分猝死個案事發前曾有心紋痛或類似症狀,有時更被誤為胃痛,若患者未能及時察覺,可演變為心臟病發,甚至猝死。 香港大學臨床助理教授港怡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栢羲表示,去年中曾有一...
Aug 28, 2020一隻手錶測出心房顫動有沒有想過,單靠一隻智能手錶就能確診心房顫動?由於人口老化及三高愈來愈普遍,心房顫動亦愈來愈常見。心房顫動本身不會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影響,但若因血液滯留而形成的血塊流向腦部,便會導致中風,後果可大可小。本月,有智能手錶首次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認可,用於診斷心房顫動...
Jul 21, 2020肥胖的人容易患心臟病?根據香港衞生署於2014至2015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發現,約50%年齡介乎15至84歲人士屬超重和肥胖,當中男士佔57%,女士佔43%;亦有35%人按腰圍被界定為中央肥胖,當中男士佔31%,女士佔41%。於2016至2017學年,香港小學生和中學生的超重和肥胖檢測率,分別達1...
Jul 21, 2020教你超簡單心臟自測法 10分鐘知結果心臟24小時全天無休在運轉,供給全身所需要的血液與營養,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按一個人心臟平均每分鐘跳70次、以平均壽命80歲計算的話,心臟在一生要跳動超過29億次,然而,心血管疾病也始終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與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 心血管疾病大都是慢性病,往往在早期與...
Jul 21, 2020醫生分享-抗疫期間做運動年輕人切勿忽視心臟不適抗疫期間不少人選擇行山或外出跑步,以緩解抑壓的心情。但心臟科專科醫生陳栢羲提醒大家:「做運動時要留意心臟變化,若年輕人進行劇烈運動時突然暈倒,有機會與先天性的心臟問題有關,隨時有生命危險!」 年輕人較常見的先天性心臟問題為心律不整及心肌肥厚症,心律不整是泛指心臟不尋常心跳...
Jul 21, 2020醫生分享-失戀後感心痛 可能好大件事?失戀後,很多人會覺得心很痛,痛得像心碎了。很多人以為只是心理作用,但其實有機會與一種名為「心碎症候群」(又名章魚壺心肌症)的心臟病有關。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栢羲指:「心碎症候群是一種由生理或情緒壓力,引起的心臟肌肉病變。正常的心臟,是規則地推動血液到全身各個部位。但當患上心碎...
Jun 24, 2020搭橋手術知多少搭橋手術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簡稱CABG),早在70年代已經出現,與「通波仔」手術相比,搭橋手術所需要的時間較長,而且主要針對較嚴重的冠心病。現時香港一年大約進行600-1000宗搭橋手術。 一般在心臟病發時...
Jun 19, 2020常見的兒童心臟病類型發生在成年人身上的心血管疾病,是屬於相對嚴重的疾病,但若發生在兒童身上,病情則會更加艱險。 常見的兒童心臟病可分為先天性心臟病、因特殊疾病或遺傳性疾病導致的心臟病、還有病毒感染引發的心臟病。隨著現代醫學進步,患有心臟病的兒童都能受到十分良好的醫療照護,病情受到控制、甚至可能...
Jun 12, 2020新冠肺炎誘發「川崎症」?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多國,最近歐美多國的兒童患上「川崎症」的個案突然增加,懷疑是新冠病毒誘發的。「川崎症」,是兒童最常 見的後天心臟病成因,如沒有及時接受治療,有35%機會引發冠狀動脈瘤,影響一生。究竟川崎病有什麼症狀?有多可怕? 「川崎症」(Kawasaki diseas...
Jun 4, 2020父親節顯「心」意 實用最緊要父親節快到了,為爸爸揀禮物最傷透腦筋。普遍來說,男性都比較著重禮物的實用性,揀禮物前,可先觀察爸爸平日到底會用到或喜歡甚麼。如果還未想到,何不從關注爸爸的健康狀況著手,或者可以挑選出一份實用又貼心父親節禮物! 男性常見疾病 - 冠狀動脈心臟病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