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壓,很多人會把它跟「老人病」畫上等號,不過高血壓逐漸有年輕化的趨勢,甚至20歲出頭已有高血壓!由於高血壓病徵不明顯,往往出現併發症後才發現患病,因此又名「沉默的殺手」,延誤診治可引致中風、心血管疾病等嚴重併發症。為何年輕人也會患高血壓?一旦有高血壓便需一輩子服藥?
高血壓年輕化成因
香港心血管疾病防治協會主席陳栢羲醫生指出,任何人也有機會患高血壓,臨床上一般以35歲以下界定為年輕高血壓。他表示臨床上診治過最年輕的高血壓患者只有23歲,屬肥胖人士,因中、小學時期很喜歡吃零食,BMI體重指標超過30,同時有代謝綜合症及睡眠窒息症,需長期食藥控制病情,所以控制好體重指標及飲食習慣對控制血壓非常重要。為何愈來愈多年輕人有高血壓問題?以下4大壞習慣是主要成因!
喜歡吃濃味及高鹽分的食物 鹽分攝取愈多,患上高血壓的機會愈大。血管內含鈉量增加,導致水分滯留,增加血液的體積,隨著血液流經血管,會增加血壓。
沒有適當紓壓 都市人工時長、生活壓力大。當壓力過大,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比正常人高兩倍或以上,因體內分泌過多壓力賀爾蒙和腎上腺素,令交感神經過分活躍,使血壓升高,從而增加患上中風、冠心病等風險。
缺乏運動及肥胖 中央肥胖跟高血壓息息相關,年輕人平日工作久坐不動,食無定時及容易過量進食,放假又沉迷打機、缺乏運動,都會導致肥胖及高血壓。
吸煙 香煙裡的尼古丁成分會引致血壓上升及心跳過快,長期吸煙亦都增加血管硬化及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陳栢羲醫生補充,要特別留意日常飲食當中,大部分中國菜含有很高鹽分及使用較多醬油及調味料,容易造成高血壓,要減少進食或改為低油、低鹽的烹調方法。
高血壓有什麼症狀?
由於大部分高血壓患者都沒有任何感覺和症狀,有少部分較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
頭痛
頭暈
頭脹
耳嗚
後頸部僵硬緊繃感
血壓多少才算高?
高血壓是指動脈血管壁承受的壓力持續處於高水平,量度血壓一般以毫米水銀柱 (mmHg) 為單位,究竟血壓讀數多少才算高血壓?
正常血壓:上壓 < 120 mmHg / 下壓 < 80 mmHg
前期高血壓:上壓 120-139 mmHg / 下壓 80-89 mmHg
高血壓:上壓 ≥ 140 mmHg / 下壓 ≥ 90 mmHg
陳栢羲醫生指出,約9成患者屬於「原發性高血壓」,原因不明,可能與遺傳有關。其餘1成患者屬「繼發性高血壓」,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 如腎病或內分泌失調。
如何正確量血壓?
陳醫生表示,近年愈來愈多年輕人留意身體健康情況並定期做身體檢查,以致能及早發現高血壓情況。所以他建議年輕人日常都應該定期自行在家量血壓。那究竟如何測量血壓最準確?以下有7個常犯錯誤要注意,否則量度的血壓讀數可能不準確。
跑步完立刻測血壓
隔著衣服測量血壓
在吵雜的環境測量血壓
血壓計袖帶尺寸太小或太大
測量時的姿勢錯誤
只測量一次?你可能測量了假血壓!
從來沒校正過的血壓計
高血壓併發症
如果高血壓沒有好好控制和治療,可能會出現以下的併發症,危及性命!
冠心病
心臟衰竭
中風
視網膜血管病變
腎衰竭
食降血壓藥須知
高血壓患者日常應作息定時、飲食要低油、低鹽、低糖,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控制好血壓。但如果血壓長期處於高水平,醫生會根據病情處方降血壓藥。患者食降血壓藥有什麼要注意?
依時食藥 每日定時、定量服藥,如果忘記服藥而時間又差不多需要服食下一劑量,就不應補服,以免藥量變成雙倍。
忌自行停藥 當血壓降至正常時,勿自行停藥,因為突然停藥可能出現「反跳現象」,使血壓急速回升,嚴重可導致抽搐或昏迷。
忌擅自增加藥量 服藥過程中切忌擅自增加藥量,企圖盡快將血壓降至正常。因為降血壓只能以較小幅度慢慢遞減。若血壓迅速降低,會使心和腎血流量減少,誘發心絞痛和腎功能衰退。
如果血壓長期處於高水平,醫生會根據病情處方血壓藥。至於是否需要長期服藥,就視乎血壓的調控如何。有些人誤解血壓藥一旦開始服用後,就以後不能停藥,這是錯誤的。
降血壓有妙法
除了服食血壓藥,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對降血壓有什麼幫助?
做帶氧運動 研究顯示每星期進行中等強度的帶氧運動兩個半小時以上,能夠減低血壓達8mmHg。
戒煙 戒煙後,血壓、心跳及脈搏能下降至正常水平。
減少鹽分攝取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每天鹽分攝取量不可超過2000毫克(即略少於一平茶匙食鹽)。
減肥 維持健康體重指標(BMI)及腰圍。健康體重指標應介乎18.5至22.9之間。而男士腰圍應保持在90厘米(約36吋)以下,女士則保持在80厘米(約32吋)以下。
減壓 建立健康的減壓方法,如練習瑜伽、太極或深呼吸的技巧。
*圖片來源:互聯網 *本文內容只供參考,如有任何醫學上的疑問,請向你的醫生查詢。
資料來源:https://bit.ly/3hMI3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