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臟病及中風是全球的頭號殺手,每年導致1700 多萬人死亡,相等於每兩秒就有一個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正因如此,世界心臟組織聯會於2000年第一次舉行「世界心臟日」,主要目的為提高公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警覺性,以及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預防心臟病的重要性。
時至今日,世界心臟組織聯會將每年的9月29日訂為「世界心臟日」,而全球有超過100個國家參與慶祝這項盛事。至於本港,「世界心臟日」的主辦機構為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每年學院均會籌辦一連串的護心活動,如一系列的健康講座以及假跑馬地馬會場地舉行的「世界心臟日」心臟健康嘉年華,環球健步行及繪畫比賽等,希望加強本港市民對心臟健康的關注,同時希望大眾正視心臟健康問題,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如超重、攝取蔬果不足、缺乏運動及吸煙等以提升心臟健康。
積少成多易致心臟病 應杜絕人工反式脂肪
為了解市民對反式脂肪的認知,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於2019年7月至8月進行了問卷檢查,成功收集608份有效問卷,調查同時探討市民的飲食習慣,結果顯示:
- 69%受訪者在過去七天曾進食可能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 (如油炸食品)
- 59%受訪者表示即使明知食物含有反式脂肪仍會選擇進食,其主要原因是以為「食少少無所謂」(72%) 或「反式脂肪無可避免」(59%)
- 42%沒有閱讀營養標籤的習慣,主因是資訊太過繁複和不懂閱讀 (42%)
調查反映市民嚴重低估反式脂肪對心血管健康的禍害。因為反式脂肪並非「少吃無妨」,世衛的建議攝取量為不超過2.2克,而且愈少愈好,惟不少包裝食品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累積進食其心臟病危機同樣「積少成多」;常見的油炸食物更同時含有反式脂肪及飽和脂肪,潛藏殺機,雙重致命!
所以建議在日常飲食上應揀選天然的食材,及避免進食高脂肪含量的加工食品。與此同時,政府及業界亦應響應世衞的呼籲,強制禁用及限制食物中的反式脂肪含量,以達致「2023年全球杜絕反式脂肪食物」的目標。
到目前為止已有28個國家包括美國作出相關措施,促請香港政府能夠加強監管,考慮仿效國際的做法,為市民的心臟健康把關。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