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定時檢查心臟的重要性

已更新:2020年3月3日



根據衞生署於2019年11月引述,心臟病在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居第三位。心臟病泛指各類與心臟有關的疾病,在各種心臟病當中,冠心病(冠狀動脈心臟病)是引致心臟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心律不正、心瓣膜病、心臟衰竭也為香港常見的心臟疾病。2017年全港有6,138人因心臟病致死,當中男性佔了五成四。心臟病患者以男性較普遍,因為年輕女士有女性荷爾蒙作保護。然而,女性踏入更年期後,荷爾蒙減少,加上新陳代謝減慢,容易出現肥胖、血糖高、膽固醇高等情况,增加患上心臟病的風險。吸煙、糖尿病、高膽固醇、肥胖等冠心病的風險因素在本港和大部份西方發達國家都愈趨普遍。


如果發現自己容易過度疲勞和暈眩 (天旋地轉和眼震)、心跳不規則 (呼吸困難)、運動時感到氣促和冒汗,甚至胸部疼痛,痛楚蔓延至手臂和頸部等,就有可能有心臟隱患。心臟病出現得無聲無息,許多人直至感到胸口痛或心臟病發時,才知道自己患有冠心病, 又往往在亳無症狀下病發猝死。由此可見,預防心臟病,定期檢查變得十分重要。


標準心臟檢查

最簡易直接,就是到醫療中心或專科中心找心臟專科醫生做一次標準心臟檢查。


一般項目包括︰

- 體格檢查 (血壓、脈搏、身高、體重及身高體重指數)

- 心臟功能檢查 (心電圖)

- 血液檢驗

- 血脂分析 (總膽固醇、高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

- 糖尿病測試


心電圖算是一種壓力測試,透過規定的方式進行運動,令心臟負擔及血氧需求遂步增加至身體極限,經儀器記錄在進行運動時的心電圖,尤其是在到達目標心跳時,心臟在負荷加重的情況下是否仍正常運作。要注意的是,由於進行運動心電圖時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心肌耗氧量會增加,因此對已有明顯的心絞痛、嚴重的心律不正、心臟衰竭、血壓過高等病人,都不適宜接受這項檢查。


如有需要進行進一步測試,就有心臟超聲波、電腦掃描及冠狀動脈造影等,而腎、肝功能和小便常規測試都是檢測範圍。但是,即使接受全面心臟檢測後,也並非保證萬無一失,完全排除心臟猝死的風險,尤其一些隱性心律不正,就未必能發現。


因此,最有效預防心臟病,就是多做運動、多菜少肉、早睡早起和保持心境健康了。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任何醫學上的疑問,請向你的醫生查詢。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