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醫生分享-抗疫期間做運動年輕人切勿忽視心臟不適


抗疫期間不少人選擇行山或外出跑步,以緩解抑壓的心情。但心臟科專科醫生陳栢羲提醒大家:「做運動時要留意心臟變化,若年輕人進行劇烈運動時突然暈倒,有機會與先天性的心臟問題有關,隨時有生命危險!」 年輕人較常見的先天性心臟問題為心律不整及心肌肥厚症,心律不整是泛指心臟不尋常心跳或心律問題,可以是跳動過快或過慢,若患者進行太過劇烈的運動,便有機會導致上述情況。而心肌肥厚症是指心室的中隔位置較為肥大,導致心臟的心室變窄,加重心臟的負擔,在這情況下亦可能會誘發心律不整。這兩類心臟問題的致命點在於難以察覺,部份先天性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因此呼籲年輕人切勿忽視運動相關的心痛或心臟不適。 以往在馬拉松中殞命的年輕選手,大多是在賽事期間突然倒下不醒人事,這情況很大機會涉及心律不整。正常人心臟每分鐘跳動60至100次,但心律不整者會突然每分鐘跳動200至300次,泵血次數如此頻繁下,過快且微弱的收縮未能產生足夠血壓;血液不能有效供至大腦及身體各部份,以致身體無法正常運作,腦部亦會出現缺氧,令患者陷入昏迷,因此必須對患者盡快進行施救。

當面對這樣的情況,必須先使用心臟除顫器為患者進行除顫,這類的除顫器會輸出電流,令心跳回復正常,隨後再替患者進行心外壓,若錯失黃金急救時間,患者有可能因腦缺氧而死亡,即便搶救成功,亦有機會因腦缺氧而出現後遺症。

如有任何心臟不適,可先求醫並進行靜態心電圖,觀察是否患有隱性心臟問題。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任何醫學上的疑問,請向你的醫生查詢。

資料來源: https://bit.ly/2AeRh96

bottom of page